600多年破庙是如何被改造成精品设计酒店的
新闻来源:宏辉智通 发布日期:2016-11-10 浏览次数:3375耗时5年不计成本,北京东景缘酒店(Temple Hotel)由一座600多年历史的寺庙改建而来,酒店在极端古老与极端现代的组合中游走。
在北京一条不起眼的幽深老胡同里,有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寺庙改建而来的古典与摩登交织的精品酒店。去年开业时曾经一炮而红,成为了当时北京最好的精品设计酒店之一。不过由于在古寺中,因而也引起了很多争议,对经营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那这个项目到底改造的如何?
一座几乎被废弃的破庙
位于沙滩北街的北京东景缘酒店(Temple Hotel),前身是有600多年历史的智珠寺。大约在公元1409年,即明成祖永乐七年,伴随着故宫的修建,永乐皇帝选址故宫东北角和景山东沿创建皇家御用印经厂,是皇家印刻汉文和梵文经文典籍之所。在巅峰时期,曾有60至80位秀才组成的团队与大约860名僧人共同在印经厂内工作。而这就是智珠寺古建筑群的前生。当年康熙皇帝信奉藏传佛教, “活佛”章嘉呼图克图就曾在寺内居住过。
2007年,当智珠寺被创始人温守诺(Juan van Wassenhove)发现时,它已经破败不堪,周围是由不同时代风格的房屋组成的一片建筑群,早已被人们淡忘,残垣断壁在夕阳的余晖中,散发着一种震撼人心的绝望之美,这也是最初触动东景缘管理团队想要重新修建古庙的原因。
“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智珠寺的修复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要想成功只能不计时间和成本”,参与修复工作的建筑师曾经这样形容道,“我们非常小心地比对和挑选修复方式,尽量做到修旧如旧。”从旧建筑里挑选能使用的材料,再寻找到最接近旧材料的新材料,按建筑原貌一比一重建,我们熟知的希腊神庙等世界遗迹都是按此法修复的。“这种方法比全部拆掉再用新材料按旧图纸重建的方式费时费力得多,很多人说我们太‘奢侈’了。”
JuanVan Wassenhove以及他的合伙人林凡、周理贤用打造自己的家一般的力道,悉心修复古建,挑选设计家具和艺术品,为每一个角落播撒下光阴的魅力。
修旧如旧,五年磨一剑
如今智珠寺已经变身成了北京东景缘酒店,虽然外形看起来太过质朴,朱红色在这里已经是最艳丽的色彩,而大多数墙体上的油彩因风雨洗刷早已黯然失色,木材商的裂纹和虫洞似乎告诉人们这个建筑的年代久远。
整个项目所在的古建筑曾是嵩祝三寺(嵩祝寺、智珠寺、法渊寺)建筑群中智珠寺的一部分,上世纪50年代曾是东风电视机厂,之后又经历各种变迁。为了让这座曾经被一堆水泥墙和棚户遮挡多年的寺庙重见天日,他们不计成本,用了 5 年时间耗费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以“修旧如旧”的修缮手法,向世人展示智珠寺的真实面貌,并且在未来 20 年内还将一直修缮下去。
由于智珠寺属于文物保护建筑,每一个环节修复之前都要得到北京市文物局批准,修完以后要得到文物局认可才能继续下一个修复环节。脚下看似古旧的砖石下面,其实安装了地暖。每一块砖瓦、每一根柱子都是小心翼翼地拆下来,全部一一编号,几千个编完号的砖瓦和木头堆放在库房中。据介绍,整个工程共清出了 200 卡车瓦砾,调换了 71 根木柱,整修了 1400 平方米棚顶。整修工作共修复了 43000 块棚顶瓦片,对一个小小的寺庙而言,工程足可谓浩大。
对于尘封了几十年的精致木板上的梵文画作的修复,东景缘团队请来了画家汤国和古画修复、裱画师许平帮忙修复。因为部分画面有残缺,所以有些是把几块面板上好的画面揭下来以后拼接完成的。汤国和他的团队在一个多月内,前后一共修复面板 360 块左右,拼接之后修复完整的面板共计 280 块左右。
“光之诗人”打造的酒店照明
东景缘的“灯光”由世界著名灯具大师英葛.摩利尔设计,英葛.摩利尔有“光之诗人”的美誉。自1966年开始,他尝试各种新的表现方式,用一次又一次的冒险向世人证明了,电灯也可以玩得别出心裁,天花乱坠,很多人把拥有一套英葛.摩利尔的灯具,当作了人生奋斗之理想。在英葛.摩利尔的世界里,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光明,当老婆跟他说:“你想太多了,关灯睡觉”,可偏偏关灯正是他最办不到的事。英葛.摩利尔的作品,素材平易,表现手法也没有史诗般的澎湃激情,点到为止的细腻感让人体会到他的内敛与温柔。
游走于古今的混搭艺术
曾经智珠寺的大殿,如今改造成礼堂(Main Hall),作为举办活动的场地;大殿北面的后殿改造成休息室,供客人小憩;曾经的东面庑房,改造成会议室和画廊;八间客房都位于院子后半部分,由于古今的元素在酒店中融汇共生,客房也被分化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,其中的冥思、星辰、齐云、峨眉四间客房,坐落于曾经电视机厂的工人宿舍,内部的陈设独具现代感。
另外四间呈祥、牡丹、露华、清雅客房则由清代僧寮改建而成,更具传统中式风格。室内的中式元素也把握得恰到好处,来自于日本设计的挂钩产品、长有翅膀的阅读灯、Diptyque的香熏等摆设的选择上也显示了主人的独特品位。
这座“庙”就妙在你可以在极端古老与极端现代的组合中游走,古代建筑与现代艺术,在东景缘得到了巧妙的融合。
一扇难以承担挡风遮雨功能的木门,说不定就诞生于 600 年前;脚下一块裂开的灰砖,可能就是乾隆年间留下的;数百年前的梵文画板与标语“团结紧张严肃活泼”共存;来自天津一家国营招待所的绿色皮革沙发,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军用椅混搭在一起,再配上前卫的当代艺术,却不显得杂乱无章⋯⋯这些家具大多来自通晓中国艺术的温守诺多年的收藏。